我市命名10个创新工作室劳模和高技术人才各一半
“今天弄不懂,咱就不下课!”8月3日,刘继忠在为徒弟们传授井下综掘机液压马达的维修技术。他说,市总工会对他主持的创新工作室进行命名后,让他很受鼓舞,干劲儿也更足了!
近日,市总工会从上年度申报的31家工作室中,择优命名10个市级劳模(高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,并分别给予1万元补助。
被命名为市级劳模工作室有5个:郊区西南舁乡果业协会会长高秀杰;山西建工申华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刘克勤;阳煤集团的二矿通风区留队仪器收发检修工侯丽娟、五矿机运区组长蔡立新和总医院临床科主任史宝明。
其余5个被命名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是:阳煤集团一矿开掘工区机电队队长刘继忠、三矿机电工区液压队职工赵永峰;荫营煤矿选煤厂副厂长张为明;山西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勇;城区小阳泉南社区主任杨艳荣。
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攻坚年。我市连续第二年开展综改试验区建设劳动竞赛,创建劳模(高技能人才)工作室就是竞赛内容之一。市总工会负责人说,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、管理革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,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服务全市转型跨越发展。
劳模(高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:每年组织不少于3项的技术攻关,提出不少于10项的合理化建议,培养不少于2人的青年技术骨干,开展不少于40学时的培训,每3年至少有一项创新成果获得相关部门认定并取得一定的效益,每年在职工、企业、行业间开展不少于40学时的技术交流活动。
高秀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设在西南舁乡果园腹地,致力于推广本地区果树生产的果园生物覆盖、果实套袋、疏花疏果等10项技术。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,为当地苹果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西南舁乡的“三舁”牌苹果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西展团“畅销产品奖”;2008年,西南舁乡被评为全国优秀苹果基地百强乡镇。
借助“师带徒”和“学练比”等活动的开展,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物教学,提高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和处理各类设备故障的能力———刘继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一年多来,本着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,培养了大批岗位技术能手。去年,就有8名职工在阳煤集团技术大赛中取得佳绩,边海龙还在装岩机司机项目中夺冠。
据了解,我市计划在5年内命名50个市级劳模(高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。今年这项工作的申报、推荐和考核验收将在四季度进行,届时新创建并获得命名的市级工作室将会得到2万元的资金支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