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办于1948的阳泉一中,经过60余年的传承、积淀,从最初的职业学校,到现在的具范兼备、声名远播。60多年来,阳泉一中承载着几代阳泉人教育梦想,以骄人的成绩展示了三晋名校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与实力,也让社会见证了学校多年来实施“轻负担、高质量”素质教育结出的丰硕成果。 一流学校的引领,示范高中的典范 ——记市首届“育才名校”阳泉一中 走在阳泉一中宽阔的校园内,这里朝气蓬勃,书声琅琅,让人深切感受到这所三晋名校的魅力。作为首批省重点中学,多年来,阳泉一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百名清华、北大等高等学府学子和社会高精尖人才,更涌现出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,“雨果奖”首位亚洲获得者刘慈欣等杰出校友。 特别是近年来,阳泉一中领导班子坚持内涵发展、不断开拓创新,注重思想教育,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,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。恢复高考以来,数百名学生考入或被保送清华、北大等一流高等学府,产生了全省理科状元、文科状元、外语类状元、“任之恭奖学金”和众多奥林匹克单科竞赛获胜者。学校先后被授予“山西省示范学校”“山西省首批特色中学”“山西省文明学校”等数十项荣誉称号。 美丽校园搭建成才平台 阳泉一中创办于1948年,始称阳泉市职业学校,1955年5月更名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,1962年被确立为山西省重点中学,1980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,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,2013年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。 2011年8月,阳泉一中喜迁新校,占地500多亩,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。学校环境整洁清幽,校园布局自然和谐,校园文化氛围浓郁,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。整个校园建筑设计风格,体现现代、明快、实用、安全、环保、园林的特点,既有山地的质朴与厚重感,也有时尚元素的美胤感。既体现山城的文化特色,又突出园林校园、现代校园、示范校园的主题。学校种植有油松、国槐、雪松等树种,形成了文化寓意深刻和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。山水庭院式的布局、精制塑胶跑道、高品位的绿化园林、教学楼、图书科技楼、对外交流中心、综合办公楼、体育馆充分彰显学校办学条件的雄厚;校园网络、数字化教室、广播中心、全天候实时监控系统,集信息化、功能化、生态化于一体。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着育人的理念,陶冶着师生的品格,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,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。 丰富内涵铸就学校品牌 近年来,阳泉一中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,继承和发扬60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和深厚的文化传统,充分发挥年级组在学校教育、教学和管理中的坚强堡垒作用,有序推进年级管理特色化和工作目标化、系统化、重点化,积极探索全面强化年级管理的新途径,在省级示范校复评中受到高度评价。 根据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和市教育局“一校一品”的要求,阳泉一中在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,提出了以“全面发展、共同学习、自觉成长”为创新模式,“努力建设以自觉教育为特色的现代化示范高中”的办学目标,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学生自觉成长为目的的现代化教育。 “教学上不喂养,管理上不圈养,教育上不放养。用‘守望’和‘引导’来培养自觉,以高度的责任感创设和提供同学们自觉成长的环境和机会,培养阳光、全面、自觉、独立的学生,是我们的育人理念。”阳泉一中校长曹学仁说,在发展高中特色教育中,阳泉一中构建了理念、制度、教育、教学、管理、实践六个层面有机统一的自觉教育的体系。学校充分发挥年级组在学校教育、教学和管理中的坚强堡垒作用,有序推进年级管理特色化和工作目标化、系统化、重点化,积极探索全面强化年级管理的新途径。校领导班子坚持深入年级、深入课堂、深入学生,随时了解教情、学情和师生需求,实行“推门听课制度”,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,积极探索和实践富有阳泉一中特色的教育、教学和管理模式。 如今的阳泉一中年级管理各有特色,工作目标明确、成效明显:高一年级扩规的准备、报到第一天起的缩短过渡期教育、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培养、课改的试点等均初见成效;高二年级分班后的情绪稳定、关注普通班学生、尖子生培养模式研究、学生自律的试点等工作井然有序;高三年级高考备考会、复习策略和尖子生培养计划的实施等进展顺利。 一流师资孕育骄子 名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靠老师,学校优质品牌的打造靠老师,阳泉一中经过历任领导班子的薪火传承,积淀下雄厚的办学实力,集聚了大量的优质师资力量。全校教师团结一心、携手并进,形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教师团队的最优组合,形成了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。 目前,该校现有的约220名教职工中,特级教师1名,高级教师32名,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,省级学科带头人10名,省级教学能手9名,省级骨干教师10名;45名教师研究生结业。54名教师先后获国家、省、市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。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,阳泉一中加大教学监控力度,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为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,从学校层面提出了“创设情境、问题引领、独立思考、自主探究、交流展示、思维碰撞、拓展提升、巩固运用”的自主大课堂课改指导原则,积极引导教师探索和构建基于学科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模式,有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思路。在阳泉市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赛中,经过14位教师和领导的共同努力,该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,并被市总工会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;有6位教师获得市总工会的记功表彰,7位教师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。 素质教育彰显特色 走进阳泉一中,这里的学子青春、阳光,既充满强劲的实力,又具有令人瞩目的综合素质。在阳泉一中就读的学生,都能感受到这里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。他们说,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了“靓出我自己”的平台,也锻炼了他们的协调、社交、组织能力等。去年毕业的郑茹君认为,高中生活对她来说没那么“黑暗”。即使在高三,她也一直坚持打羽毛球,这是一种放松。 入学军训、歌咏比赛,增加团队凝聚力和班集体荣誉感;田径运动会、体育节,吸引着全体师生走出教室,在赛场上纵横驰骋;独唱、独舞、独奏“三独”比赛、校园歌手赛、辩论赛、征文赛、书法绘画比赛,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才艺;科技发明创新大赛、科技节,重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和科技素质教育。此外,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历时两个小时,全部由学生自己策划、编导,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,也是同学们口中津津乐道的“一中的春晚”。成立模拟联合国、举办成人仪式,是在传统项目基础上的创新,也是一种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的形式。还有,中学生领导力、公民教育等活动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;研究性学习、综合实践活动、公民教育等社会实践课程,拓展了教学课程,强化了知识吸收;法制、防疫专题讲座,消防、防震专题演练等活动,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…… 目前一中有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13个。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途径,学生社团在新形势下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。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、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。阳泉一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。正如学校一位老师所说:素质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发展空间,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。一中的学生在这里是别样地成长。 曹学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一所学校的定位,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,创建现代化特色高中是我们阳泉一中的办学目标,多出人才、出好人才,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!”。2014年高考创出了建校以来的整体最好成绩,达线人数和达线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,三年上了三个台阶。高一、高二和高三年级在历次的模块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;高一年级成功扩轨至20轨,是建校有史以来最多轨制,为该校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,使全市更多学生享受到阳泉一中优质教育资源。2015年,高考成绩揭晓时,阳泉一中再次传来捷报。二本达线543人,其中一本达线286人。总达线率68.39%。任云芳同学以602分获得全市文科状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