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机构简介 图片公告 最新动态 人才风采 项目推介 队伍建设 阳泉风采 网上办事 创新创业基地
首页省内动态》文章
“引人”“引智”双管齐下

2013-08-23 信息来源:

“引人”“引智”双管齐下
不拘一格延揽人才

  近年来,山西通过大型招聘会等方式集中开展招才引智工作,积极拓展人才招聘的空间和模式。从2004年开始,每年都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招才引智活动,“山西进京抢人才”一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。同时,还远赴上海、香港、美国、欧洲、澳大利亚,举办招才引智推介会,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被引入山西。
  从“引人”到“引智”,是山西人才工作思路的一大飞跃。省委、省政府采取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,先后组织开展了“院士专家山西行”、“海外留学人才项目洽谈会”、“青年博士服务周”等各类专题活动。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,不求独用,但求双赢”,为渴求人才的地方和企业开启了一扇门。以“青年博士服务周”为例,来自中科院、北京大学的32名博士,在山西一周时间共为对接单位现场解决了100多个技术难题,还在10多个项目上达成了合作意向。
  2008年,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,欧美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减少了科研投入,发展前景黯淡,从而引发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。
  “山西要引进高层次人才,必须拿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。”山西省委瞄准这一契机,制定实施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新创业的“百人计划”。省财政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,每年拨付5000万元,各用人单位再配套5000万元。对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每人工作生活专项补助100万元。
  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,硬是凭着这份诚心和韧劲,用不到3年时间提前突破引进百人的工作目标,其中有9人入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。

“海归”“本土”兼容并蓄
创新创业成效明显

  “百人计划”引进人才在物联网、LED光源、煤洁净等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填补了山西新兴产业的空白,引领了当地新兴产业发展。李玮、吴晓闯主持建设的“地眼工程”,创造了一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世界第一,他们所在的企业被列入国家软件基地的骨干企业。张永发创办的中元煤洁净技术公司,研制出“褐煤粉煤大规模成型——炭化采油”新工艺,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,促进了山西煤炭深加工。刘闯教授与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实现强强联合,使山西拥有了代表国内科技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。
  本土人才的业绩同样精彩。彭墀、谢克昌、王一德等省内高级专家成为“两院院士”,结束了山西没有院士的历史;太重集团公司女工程师顾翠云,纤手托起被誉为“巨无霸”的1200吨桥式起重机,成为三峡工程电站厂房内唯一的国产设备;万荣县农民王衡破解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的多项世界性科学难题,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……截至2011年底,山西已建立27个院士工作站,入站工作院士31名,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.5万人;全省技能劳动者236万人,其中高级工以上达到61.3万人(含技师和高级技师13.8万人)共有25名技术工人获得“全国技术能手称号”,12名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  正是由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队伍建设,山西不但在量子光学、应用力学、生物化学及煤的优化转化和清洁利用研究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,一些长期困扰山西发展的重点难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,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效能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
政策环境日益优化
“乐土效应”逐步显现

  政策法治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才工作竞争力的根本所在。山西省委、省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抓在手上,制定出台了《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。省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组组长,严格落实“一把手”抓“第一资源”。各市县、高校、企业、开发园区也普遍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,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,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基金,保证了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。目前,山西省已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、衔接配套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,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,重点培育和引进能够推动山西主导产业发展转型的人才,“乐土效应”逐步显现。
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事业单位更是求贤若渴,以创新的工作来弥补客观上的不足。太钢集团大力实施“515”人才战略,培养50名高级管理人才、100名高级技术专家、500名高级技术工人,柔性引进外国专家20余名,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为首的阶梯型人才队伍,使太钢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、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、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。潞安集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,在站人员10人,试行首席技师、首席工程师、首席专家制,为潞安转型发展、跨越发展构筑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。

主办单位:阳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
地址:阳泉市城区南大街21号 邮编:045000      网站地图